主编:陈光礻禹
创刊:FEM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8978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268/TN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5, 34(9):1-8.
摘要:通用软件平台,是测试系统实现通用化的核心。对于导弹测试,测试软件开发运行平台的标准化是军事装备测试系统接口兼容、测试程序及测试数据共享的保障。基于ATML/STD标准的通用导弹测试软件平台,保证了系统体系结构的开放性、运行稳定性、升级维护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本系统采用成熟的底层测试执行引擎,提供便捷的测试流程管理和高效的执行功能,保障了测试程序集执行的安全稳定;针对导弹测试的特点,按照ATML标准体系结构对TPS研发和测试等角色进行分工; 并根据ATML模式定义TPS开发过程的数据类型和内容,降低了测试过程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动测试系统信息及TPS内容信息的开放性。实现ATS信息共享、交换、互操作和TPS跨平台重 载移植。
2015, 34(9):9-12.
摘要:在中小规模的测试系统中,开关 子系统的规模通常较小,结构相对简 单,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商提供的API 函数对开关设备进行直接控制。这种 控制方式直观,对于测试系统开发人 员来说比较容易学习。如果在开关矩 阵中需要多个节点同步改变状态,采 用同步操作的命令可以实现对开关设 备的高效率控制,因此在多数的测试 系统中均采用了代码直接操作开关节 点的控制方法。
2015, 34(9):13-16.
摘要:EPC Gen2 V2标准于2013年正式发布,目前正值V2标准快速产品化和应用部署的阶段。V2标准完全是依据用户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新增的需求进行修订的,新标准在保证向下兼容的同时,强化了原有的功能,并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特性,包括反仿冒、安全性、不可跟踪性、以及文件管理等。这些新特性也带来了测试测量的新需求,对于测试设备来说,是否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则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
2015, 34(9):17-21.
摘要:为获取紫外真空紫外光学元件的光谱反射率,构建了一套反射率测试系统。该反射率测试系统主要由SeyaNamioka紫外真空紫外单色仪、样品精密转台为主体的光机结构和电子学系统组成。首先,介绍了系统测量原理,采用双光路补偿法消除了光源随时间的飘移,通过改变系统光路进行两次测量来获取反射光与入射光数据,进而得到光谱反射率。接着对电子学硬件系统进行描述,给出了驱动控制单元与信号处理采集单元的硬件设计与组成。因紫外真空紫外光谱信号微弱,采用了锁相放大的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该反射率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波长重复性0.05 nm,反射率测量重复精度为1.8%,系统功能完备稳定性好,能够实现对光学元件的高精度测量。
2015, 34(9):22-25.
摘要:由于SAR图像与光学图像的显著差异,光学图像的目标识别算法并不能应用到SAR图像中,因此研究SAR图像的目标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基于模型的SAR图像目标识别算法中将所有的特征同等看待,然而不同特征对于目标分类的贡献度可能差别很大。给不同的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可能会改变目标在特征向量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从而给出更合理的识别结果。采用SAR图像的纹理特征作为分类特征,在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中加入使用ReliefF算法计算得到的特征权重。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加权后的目标识别算法具有更高的目标识别率。
2015, 34(9):26-28.
摘要:隔水管是深水钻井的先决条件,是连接海面平台和海底井口的咽喉要道。但是,在洋流作用下隔水管极易产生疲劳损伤。因此,钻井期间监测隔水管处的洋流对隔水管的安全至关重要。提出了按照一定规则沿隔水管外壁布放ADCP测点监测其周围流速的新方法。但是,运用此种方法测流时,隔水管的运动给流速测量设备引入测量误差。为此,阐述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对误差进行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水管振动导致的ADCP测流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所提出的测流方法满足监测要求。
2015, 34(9):29-33.
摘要:舰炮火控雷达跟踪精度试验时需要确定跟踪数据的采样时间间隔,采样时间间隔主要取决于雷达跟踪误差特性的自相关时间。数据采样时间间隔直接影响试验航次数的确定和试验效率。从基础自相关估计理论出发,给出通过协方差函数直接计算和利用FFT变换计算雷达误差自相关时间方法,实测数据结果验证了火控雷达误差数据序列的平稳性;分析得到了火控雷达对典型目标的跟踪误差弱相关时间并给出雷达精度试验对空中目标数据采样时间间隔先按距离和方位角弱相关系数K值确定,即1~2 s,数据处理时再对高低角误差数据进行取2~3倍间隔的建议。通过自相关时间分析发现雷达伺服系统对消舰艇摇摆存在剩余的技术问题,有助于雷达技术改进和跟踪误差源分析。
2015, 34(9):34-37.
摘要:雷达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的极化形式有关。极化信息作为电磁波特有的一种属性,可用于目标分类和识别。基于圆形发射/线性接收的简缩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是相干双极化和宽测绘带成像的结合。这些数据的极化信息可以描述成一个斯托克斯向量,并用于重建4种极化的协方差矩阵。在目标探测分析时,为了从简缩极化测量结果中重建四极化数据,对比研究了3种分别由Souyris、Nord、Michael等人提出的方法。针对海洋目标探测,探讨了这3种算法在重建海杂波方面的应用。并且,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四极化数据重建得到的信息可作为空间目标识别的一种特征。
2015, 34(9):38-42.
摘要:为了消除基座晃动对光电平台稳定跟踪目标的影响,分析了动基座扰动抑制的原理,建立了动基座光电平台视轴稳定的控制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通过组合惯导平台测得动基座摇摆的姿态数据,利用坐标转换公式计算出修正动基座扰动所需的光电平台速度顺馈数据,再将此速度顺馈数据送到光电平台速度回路参与动基座扰动抑制运算,实现光电平台在动基座扰动下的视轴稳定跟踪。经过某型号动基座光电平台的实际验证,设计的动基座光电平台视轴稳定系统在5级海况下可以做到电视跟踪下船摇隔离度大于59 dB,单杆手动跟踪模式下船摇隔离度大于25 dB。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动基座光电平台视轴稳定系统有效地抑制了基座扰动对光电平台稳定跟踪目标的影响,提高了光电平台在基座晃动下的跟踪精度。
2015, 34(9):43-47.
摘要:在ISAR成像处理中,目标整体在距离方向的位移会使散射点的回波无法落在相同的距离单元内,造成成像结果的散焦,因此采用包络对齐的方法对该位移进行补偿。然而在W波段的ISAR包络对齐处理过程中,较高的分辨率会使回波包络在成像时间内发生变化,导致传统方法产生对齐误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Keystone变换进行包络规整的方法来提高包络对齐的准确度。在Keystone变换之前,使用了目标重心跟踪及补偿的方法来实现回波信号的相干化。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包络规整处理,成像结果的极值点强度,图像熵以及图像对比度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2015, 34(9):48-51.
摘要:针对日益突出的污水问题,设计了将上位机组态软件MCGS同下位机S7200的PLC控制系统组合在一起的污水处理集散监控系统。首先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然后对PLC的软件程序进行设计并通过工控组态软件MCGS能够实现对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全程的实时自动监控。最后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实现了对PLC控制系统的整体模拟和调试。实验证明:该系统运行顺畅,性能可靠,人机交互界面友好,自动化水平有效提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及应用价值。
2015, 34(9):52-56.
摘要:卫星通信中,地面信道作为数据传输交换的关键环节,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各应用终端业务质量。以FY2静止气象卫星为研究对象,在详细介绍地面信道链路设计与集中监控管理设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地面信道监控采集故障、从软硬件两个角度给出故障排查流程图、检测方法,并从工程建设、业务运行实际出发,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最后,对链路中断问题给予故障分析定位、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可对卫星通信地球站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5, 34(9):57-61.
摘要:原子钟组的控制算法对原子钟组的稳定度和准确度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原子钟组控制算法对原子钟守时系统有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原子钟的稳定度,在国内首次将钟差预测用于氢原子钟组控制中,提出了一种氢原子钟的预控制算法,并结合现行的滞后式控制算法,形成了对氢原子钟组的复合控制算法。用实际氢原子钟数据对复合控制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算法的性能要优于现行滞后式控制算法。该复合控制算法的提出对提高我国原子时的稳定度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2015, 34(9):62-66.
摘要:多视场空间相机包含多个独立的光学成像系统,为保证在轨连续成像时各视场成像条带满足重叠要求,需要精确的计算相机视场边缘对应的地面轨迹。首先根据空间相机为中心投影成像的特点,以坐标系变换结合共线方程推导像点与地面轨迹点的严格数学关系,接着以某单星双视场相机为例计算在不同纬度和姿态下的成像条带,以条带重叠作为约束,遍历计算安装方位角为-0.28°时,可以保证卫星±40°侧摆范围内成像时,两个视场的条带图像满足重叠要求。该方法同样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空间相机在任何姿态下的地面轨迹计算。
2015, 34(9):66-66.
摘要:
2015, 34(9):67-71.
摘要:在深水隔水管监测系统上,为了接收水下节点发射的信号,研究设计了一款低噪声低功耗水下接收机。在海洋环境下,由于发射机发射功率,传播损失以及传播过程中噪声干扰等影响,造成接收信号畸变、衰减、动态范围增大等问题,不利于后端数字处理。本系统选择低噪声芯片,优化电路结构、降低系统噪声,通过六阶椭圆滤波器,选择所需频带信号通过,采用AGC实现大动态范围的压缩。海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高灵敏度、低噪声、低功耗、接收动态范围大等优点。
2015, 34(9):72-74.
摘要:叙述了2~500 mV/1 kHz~1 MHz范围内的低电压交直流转换溯源技术,介绍了利用十进制感应分压器在低电压交直流转换技术的量程的扩展上的应用。介绍了基于汤普森方法对十进制感应分压器的设计和校准,并给出了校准的试验数据。同时也描述了一个可抬高电位的,具有一个额外二次绕组的校准用感应分压器的设计和绕制。校正电路和输入输出电压隔离分压器以及N型连接头的设计进一步降低了标准分压器的磁误差。校准系统应用于毫伏级电压和工频下的感应分压器。
2015, 34(9):75-80.
摘要:针对内建自测试(BIST)技术在SoC测试上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在IEEE 1500标准下对IP核的BIST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IEEE 1500标准的测试结构和规范研究讨论了测试壳的各个组成单元,实现了测试壳在各种工作模式下的指令操作,并结合BIST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测试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流程。最终以8位超进位加法器为例,在Quartus II环境下对整个测试系统进行了功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IEEE 1500测试壳可在BIST控制器作用下正确完成指令和数据传输,本设计对IP核的测试功能有效可行。
2015, 34(9):81-87.
摘要:针对人工完成的班级考勤任务存在劳动量大、效率低、实时性差和管理粗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和GPRS网络的班级考勤系统,由RFID读写器和ZigBee通信模块组成的终端节点对以nRF24LE1为核心的电子标签进行读写,电子标签信息由ZigBeeGPRS网关传输至GPRS网络,再经Internet网络上传至监控中心,实现班级考勤任务的远程监测和管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给出了WSN网络各功能节点的软硬件设计及上位机软件设计。系统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对电子标签进行远程识别,且电子标签信号发射距离为15~65 m,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主编:陈光礻禹
创刊:FEMT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8978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268/TN